建立防范机制 确保网络安全

2008-10-29 19:44
来源: 武汉市保密局

  目前,我国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依赖已达到空前的程度。仅金融系统而言,中行、交行计算机化达到100%,建行达到90%,工行达到85%,农行达到85%,证卷业则全部实现计算机化。据有关部门统计,截止1998年6月,我国“网民已经达到117.5万人。

  然而,这种高度依赖性使社会变得十分“脆弱”,因为计算机网络极易遭到攻击,泄密漏洞大,渠道增多,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进行违法犯罪活动。遗憾的是,目前国内许多部门对网络的安全性还认识不足,缺乏有效的防范技术,致使内部网络信息受到严重侵害。
  事件一:95年12月,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某到某市一家证卷公司实习时,操作计算机非法进入营业部中心数据库,窃取股民孙某、常某的股票交易帐号、名称、资金情况,并破译了交易密码,两次盗买、盗卖他们的股票,使孙某、常某遭受惨重损失。
  事件二:98年7月,某省公众多媒体通信网(169)网受到一名“黑客恶意攻击,造成这个网3天内中断网络运行2次30个小时,使该省11个地市一千多名用户无法访问这个网络,并使该省投资近5000万元的一项工程推迟近20天竣工,其价值100万元的计算机设备因软件损坏需要修复。同时,“黑客”还损坏了省数据通信局部分用户的数据。
  分析:此类事件提醒我们,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,建立防范机制,确保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!专家们分析,“网络就象开放的高速公路,人们可以在上面自由来往,但各个计算机系统就是私宅,需要自我加强防备,防范不法分子的破坏。”我们在享受高技术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,一定要居安思危,积极迎接“信息战”的挑战。我们应在短期建立起保护基础设施免受蓄意攻击的能力,建立一个可靠、互联和安全的信息系统基础以达到以下目的:1、履行必不可少的保密工作任务和确保国家安全的能力;2、维护社会秩序,为公众提供最低限度的能力;3、确保经济职能有序运作,提供不可缺的电信、能源和交通运输服务的能力。此外,还要保障基础能力受到攻击中断和被控制都必须是短暂的、不常发生和控制的,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。